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古代怎么搞思想教育的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古代怎么搞思想教育的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教育的歷史發(fā)展分為那幾個時期?各個時期的教育有什么特點?
歷史發(fā)展
古代教育、近代教育、現代教育。
特點:
1.古代教育的特點:
不在生產勞動和社會生活中進行教育,教育內容脫離實際生產的需要;教育有階級性質,針對貴族和上流社會;教育內容簡單;教育方法單一。
2.近代教育的特點:
以第一次工業(yè)革命為背景,科學技術教育已成為教育的主要內容;重視普及義務教育;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產生和傳播。
3.現代教育的特點:
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;教育適用于社會的所有成員;科學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水平正在提高。
為什么有人說“平民教育”從孔子開始?
縱觀中國的教育史和文化史,中國的“平民教育”確實是從孔子開始的。第一,他打破了當時只有達官貴族之人才能享受的文化教育,招收了像顏回這樣的***,“住陋巷,回也不改其樂”。第二,他是我國第一個私人辦學的人,只要能交上一定數量的臘肉(十條捆在一起,叫束脩),無論貧富,他一視同仁的教。他堅持“有教無類”的平等原則。***三千中,顏回、子路、卜商、冉求、仲弓、原憲、伯牛等人都是出身寒門的窮學生,孔子都把他們培養(yǎng)成了謙謙君子,并沒有因為誰給不起束脩而拒之門外。第三,他帶著***周游列國,沿途教學,沿途遇上誰,誰向他請教,他都給予解答,他有不明白的事,他亦隨時向人請教,這就把當時貴族在深院高樓里從事的工作,貴族人相互切磋的學問,由孔子轉到了民間、鄉(xiāng)村。所以說“平民教育”從孔子開始。
孔子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。他提倡“有教無類”,意思是***都可能受教育,***都應該受教育。于是他創(chuàng)辦私學,廣招學生,打破了過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,把受教育的范圍擴大到了平民,因此他是偉大的教育家。
那么這里就有一個問題,以往好好的“貴族獨享教育”的格局,孔子為什么要打破它呢?
你看,當時正值中國古代春秋時期,各方霸主連年征戰(zhàn),天下大亂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很多貴族和豪門階層,在戰(zhàn)亂的影響下,就會失去原來的地位,不得已“從上層社會流動到下層社會”。
而這一流動不得了。雖然一些貴族和豪門沒有以往世襲的那種優(yōu)待了,但是畢竟讀過書,受過教育。那現在因為戰(zhàn)亂落到社會下層了,會怎么辦?自然而然,把教育的特質也一并帶到了社會下層。
就拿孔子本身說,他祖上本就是宋國的貴族。孔子的父親(叔梁紇)為避免宋國戰(zhàn)亂而逃到魯國陬邑(今山東曲阜)定居,其官職為陬邑大夫。
大概在孔子20歲時時候,他與一般貴族后代一樣,想走仕途,所以對天下大事非常關注,對治理國家的種種問題,也經常思考和發(fā)表一些政見。所以漸漸有了些名氣,開始步入仕途。但是仕途并不特別順,官至魯國大司寇后,也就終止了。于是孔子帶領***開始周游列國,想要謀求更好的發(fā)展,但未遂人愿,后回到魯國患病而死,終年73歲。在此期間,孔子創(chuàng)辦了私學,倡導“仁義禮智信”。號稱***三千,賢人七十二。去世后,其***把孔子的言行和思想記錄下來,整理成了《論語》,成為儒家經典。
你看,是不是可以這么說:如果當時沒有天下大亂,沒有孔子自己所說的“禮崩樂壞”,那么就不會有“貴族的下沉”,也就不會有“教育的下沉”。從這個意義上講,孔子指責的“天下大亂”“禮崩樂壞”,是不是恰恰孕育和成就了他的“有教無類”?
到此,回到本文的題目,“平民教育”為啥從孔子開始?這個問題或許是不準確的。準確的問題更應該是:“平民教育”為啥從孔子“時代”開始?
所以,“平民教育”或許是那個禮崩樂壞“時代”的必然產物,孔子正好不早不晚,踩上了那個點而已。當然,這樣說,并不是貶低孔子,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有像孔子一樣的思想和境界。即使多數人憑運氣可以踩在那個點上,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,那都將被歷史迅速淹沒。
孔子仍是偉人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古代怎么搞思想教育的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古代怎么搞思想教育的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[免責聲明]本文來源于網絡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聯系郵箱:83115484@qq.com,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,保證您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