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顏色無庸藝術教育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顏色無庸藝術教育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建安文學最杰出代表人物是哪幾位?請解析他們一首詩或一篇散文?
謝邀!先介紹一下“建安七子”:
王粲、孔融、陳琳、徐干、阮瑀、應玚、劉楨。
建安七子與曹操、曹丕、曹植并稱“三曹”“七子”。建安七子以五言詩為主,打破了《詩經(jīng)》以四言為主的格局,可以實現(xiàn)單句內(nèi)多意和轉折,不像《詩經(jīng)》的四言需要獅子大轉身,很費周折。但是建安七子的五言詩多為長詩,一兩千字亦有之,這就讓詩的短小精練有了需求,從而催生了后來五絕和五律的誕生。建安七子詩、詞、賦皆有,《文心雕龍》對其評價甚高。
下面解讀一首王粲的《七哀詩》:
西京亂無象,豺虎方遘患。
復棄中國去,委身適荊蠻。
親戚對我悲,朋友相追攀。
出門無所見,白骨蔽平原。
路有饑婦人,抱子棄草間。
顧聞號泣聲,揮涕獨不還。
曹操(155一22O)字孟德。曹丕(187一226)字子桓。曹植(192一232)字子健??兹冢?53一2O5)字文舉。陳琳(?一217)字孔璋。王粲(|77一217)字仲宣。徐干(171一217)字偉長。阮瑀(?一212)字元瑜。應瑒(.?一2I7)字德璉。劉禎(?一2|7)字公干。
劉禎,"贈從弟"(其二)貴析
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風。
風聲一何盛,松枝一何動。
冰霜正慘凄,終歲常端正。
豈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
開頭兩句"亭亭山上松,瑟瑟谷中風"平穩(wěn)自然,正所謂"不由作意,氣格自高",語句工整老實,而形象率真。從詩意看。矛盾尚未顯露,場面是平靜的,自有一番世外標格的意趣。
接下來的三,四句就不那么平靜了,風聲一何盛,松枝一何動。這里的"一"是語助詞。語氣上連連加強,狂風與勁松的對抗性便自然凸現(xiàn)了。這里語句仍然工整平直,但詩情卻開始震蕩。全詩的意旨,通過形容詞"勁"而有所提示。
以下兩句是:冰霜正慘凄,終歲常端正。語氣似又平緩下來,但詩意有了新的開拓,前面只說了風狂松勁,這里卻提出冰霜。.歲晏霜寒,環(huán)境愈發(fā)惡劣了。而山松卻未見蕭索,最可稱道的是,山松一年到頭總是這樣端直如一,正氣凜然。
豈不罹凝寒,松柏有本性。末尾這兩句最見功力,從技法來說,轉用虛詞引領設問,語氣上立呈斡旋狀。避免了全詩筆調上過于平直,就詩意而言,又完成了最后的開拓,揭示了松柏具有耐寒不凋,堅貞不變的本性,于是主旨畢現(xiàn),全詩頓然有了厚味。
建安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是一個輝煌的時代,建安文學的主要代表人物是“三曹”(曹操、曹丕、曹植)及建安七子(孔融、陳琳、王粲、徐干、阮瑀、應玚、劉楨)。建安作家用自己的筆直抒胸襟,抒發(fā)渴望建功立業(yè)的雄心壯志,掀起了我國詩歌史上文人創(chuàng)作的第一個***。由于其時正是漢獻帝建安年代,故后世稱為建安文學,也稱建安風骨。
曹操是建安文學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。他的文學才能和政治才能、軍事才能一樣,在那個時代處在一個主導地位。今存詩歌20余首。最著名的有《觀滄海》、《龜雖壽》、《短歌行》,他的散文最突出地體現(xiàn)了迥異于漢代的清峻、通脫、華美、壯大的風格。代表作《讓縣自明本志令》、《舉賢勿拘品行令》,都寫得樸素自然,清峻簡約,不受禮法約束,不加雕飾,直抒胸懷,情真意切。
下面就曹操的《觀滄海》這首詩解析如下,詩的全文:
東臨碣石,以觀滄海。
水何澹澹,山島竦峙。
樹木叢生,百草豐茂。
秋風蕭瑟,洪波涌起。
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
星漢燦爛,若出其里。
幸甚至哉,歌以詠志。
- 《觀滄?!愤@首詩,是曹操北征烏桓勝利班師,途中登臨碣石山時所作,詩人借大海的雄偉壯麗景象,表達了自己渴望建功立業(yè),統(tǒng)一中原的雄心偉志和寬廣的胸襟?!队^滄?!肥墙杈笆闱椋蜒矍暗暮I暇吧妥约旱男坌膲阎竞芮擅畹?a href="http://m.kinls.com/tags-r-h.html" target="_blank" class="QIHEIHQ99761b613837e928 relatedlink">融合在一起。從詩的體裁看,這是一首古體詩;從表達方式看,這是一首四言寫景詩。
詩的前四行描寫滄海景象,有動有靜,如“秋風蕭瑟,洪波涌起”與“水何澹澹”寫的是動景,“樹木叢生,百草豐茂”與“山島竦峙”寫的是靜景。
“水何澹澹,山島竦峙”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。在這水波“澹?!钡暮I?,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那突兀聳立的山島,它們點綴在平闊的海面上,使大海顯得神奇壯觀。這兩句寫出了大海遠景的一般輪廓,下面再層層深入描寫。
“樹木叢生,百草豐茂。秋風蕭瑟,洪波涌起。”前二句具體寫竦峙的山島:雖然已到秋風蕭瑟,草木搖落的季節(jié),但島上樹木繁茂,百草豐美,給人詩意盎然之感。
后二句則是對“水何澹澹”一句的進一層描寫:定神細看,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,洶涌起伏。表現(xiàn)出作者面對蕭瑟秋風,仍有著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”的“壯志”胸懷。
“日月之行,若出其中;星漢燦爛,若出其里。”運用作者的想象,寫出了作者曹操的壯志情懷。前面的描寫,將大海的氣勢和威力凸顯在讀者面前;在豐富的聯(lián)想中表現(xiàn)出作者博大的胸懷、開闊的胸襟、宏大的抱負。
暗含一種要像大海容納萬物一樣把天下納入自己掌中的胸襟?!靶疑踔猎眨枰栽佒?。”這是合樂時的套語,與詩的內(nèi)容無關,也指出這是樂府唱過的。
《觀滄?!返?**放在詩的末尾,它的感情非常奔放,思想卻很含蓄。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,而且做到了情理結合、寓情于景。因為它含蓄,所以更有啟發(fā)性,更能激發(fā)我們的想像,更耐人尋味。過去人們稱贊曹操的詩深沉飽滿、雄健有力,“如幽燕老將,氣韻沉雄”,從這里可以得到印證。全詩的基調為蒼涼慷慨的,這也是建安風骨的表現(xiàn)。
這首詩全篇寫景,其中并無直抒胸臆的感慨之詞,但是誦讀全詩,仍能令人感到它所深深寄托的詩人的情懷。通過詩人對波濤洶涌、吞吐日月的大海的生動描繪,讀者仿佛看到了曹操奮發(fā)進取,立志統(tǒng)一國家的偉大抱負和壯闊胸襟,觸摸到了作為一個詩人、政治家、軍事家的曹操,在一種典型環(huán)境中思想感情的流動。寫景部分準確生動地描繪出海洋的形象,單純而又飽滿,豐富而不瑣細,好像一幅粗線條的炭筆畫一樣。尤其可貴的是,這首詩不僅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,同時也賦予它以性格。句句寫景,又是句句抒情。既表現(xiàn)了大海,也表現(xiàn)了詩人自己。詩人不滿足于對海洋做形似的摹擬,而是通過形象,力求表現(xiàn)海洋那種孕大含深、動蕩不安的性格。海,本來是沒有生命的,然而在詩人筆下卻具有了性格。這樣才更真實、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顏色無庸藝術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顏色無庸藝術教育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[免責聲明]本文來源于網(wǎng)絡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轉載內(nèi)容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聯(lián)系郵箱:83115484@qq.com,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,保證您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