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20世紀70年代教育思想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20世紀70年代教育思想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民國時期的教育是什么樣的?
我見過民國時期農村學校的校長,見他時還是在憶苦思甜的會上。他與幾個人站在臺上的邊沿,低頭彎腰。父親悄悄告訴我說,這是他上學時的校長。
父親說,過去家里條件雖然條件差,但他還是讀過三年完小的。當時農村已辦有公學,就在村口的一個廟里,而且同班同學里,還有本村地主家的兒子,當時的校長就是前面說的那位,他不僅是校長還是我們鄉(xiāng)里的***書記,在外讀過師范。據(jù)父親說,他們也交些學費,沒銀子的可用糧食替代。我父親讀了三年小學后,因家庭貧苦,沒再到城里上學,富人的孩子們后都到城里上學了,其中一位有出息的,建國后成了水利部水土保持高級工程師。
說到那時的教育質童,從父親的文化水平來看,教育質量并不低,他雖只讀過三年完小,識的字并不少,象《水滸傳》這樣的名著,他完全可以通讀下來。
謝謝!兩種教育形式:一種其擺脫不了古代遺留下來的八股文;另一種是學習先進西方的文化。這兩種教育形式在激烈碰撞中產生了無數(shù)著名的作者、思想家、理論家和政治家,使民國時期在文化方面是非?;钴S的。
在我國的20世紀二三十年代,大學的辦學主體是多元的,學校自主考試,學生可以同時報考幾所大學,最后自己決定上哪所大學。 學生為考上好學校而展開的競爭,與學校為錄取到好學生而展開的競爭,匯聚到一起,最終將實現(xiàn)各種教育***的最優(yōu)配置.這是目前我們都能看到的狀況. 而在民國時期,最典型的大學招生錄取制度:學校自主考試,學生可以同時報考幾所大學,最后自己決定上哪所大學?! ?、私立、教會大學共存,中國大學出現(xiàn)了一個多元時代. 在民國時代,大學的辦學主體是多元的,既有***創(chuàng)辦并撥付經費的國立大學(包含省立、市立),也有私立大學和教會大學。國立的北京大學、清華大學固然是辦得非常好的大學,但南開大學、廈門大學、復旦大學、光華大學也辦得極好,它們卻是私立大學。在當年,它們完全可以和國立大學比肩,而且它們都是綜合大學,具有非常優(yōu)良的人文傳統(tǒng)。有些當時的私立大學至盡仍是非常優(yōu)秀的高等學府. 至于教會大學,1915年統(tǒng)計,共有36所。基本上最好的醫(yī)學院都是教會大學,比如協(xié)和醫(yī)學院、設在長沙的湘雅醫(yī)學院、設在成都的華西協(xié)和大學醫(yī)學院。燕京大學則是教會大學中非常出色的綜合性大學,其校園就是古色古香的燕園,即如今的北京大學所在地,而燕京大學最后一任校長,就是大名鼎鼎的司徒雷登。比較出色的綜合性教會大學還有輔仁大學、東吳大學(那里的英美法研究是最好的)、嶺南大學等等。 在這種情況下,我們根本不可能設想有什么全國統(tǒng)一的高校錄取考試制度——大多數(shù)大學不是***的,***怎么能夠代替大學組織出題考試?在這種辦學主體多元、甚至非國立大學占據(jù)主流的制度下,當然只能是各學校完全自主地考試招生,國家教育部僅制定有關招生原則,進行協(xié)調。 大學獨立招生錄取,也是當時“大學獨立、學術自由、教授治?!痹瓌t的必然要求。大學要獨立,當然包括獨立地按照自己對學生的要求考核學生;學術要自由,當然需要在選拔人才方面的自由;而教授治校,當然也包括教授們按照自己的標準錄取學生?!? 因此,在民國時代、尤其是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,各校都獨立地組織招生錄取??荚囆问脚c錄取方式是靈活多樣的,一般是先公布招生章程,向社會通告招生人數(shù)、報考資格、考試科目、考試的時間、地點和入學相關事宜,然后自行組織命題考試,確定錄取標準,并自行錄取學生??键c的設置往往根據(jù)生源情況而定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20世紀70年代教育思想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20世紀70年代教育思想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[免責聲明]本文來源于網絡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聯(lián)系郵箱:83115484@qq.com,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,保證您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