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極致國防教育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極致國防教育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如何提升中國教育的含金量?
這也許是最合適的方案……
《高考,從固定制走向自選制》
郝峰濤(2019.9.10)
教育的功利性和應試性,促使高考變成了新式科舉,我們必須對教育進行反思。
一,人才是全科(全面)發(fā)展,還是優(yōu)科(優(yōu)勢)發(fā)展?
縱觀歷史,橫觀社會,凡是有成就的人,皆是某些領域的優(yōu)科專才,而非均科全才,正是:三百六十行,行行出狀元。孩子各有未知的興趣和天賦,是自然分化和社會分化的必然,就會選擇“優(yōu)勢中心發(fā)展模式”,即以某一方面為核心,帶動相關或相近方面的學習,而強制性全科發(fā)展是以大量的知識磨去了孩子的“中心趨勢”,最后連興趣和天賦一塊埋葬。
二,學習是“從外到內”的灌輸,還是“由內到外”的覺醒?
我能理解天下父母進行“從外到內”的填鴨式教育的良苦用心,但是誰能理解孩子“由內到外”覺醒的渴望呢?學習的本質是:三分知識,七分非知識;三分看的見,七分看不見;三分學習已知,七分探索未知;三分靠教育引導,七分靠自我覺醒。學習的原力在于自然和社會變化的引導,而教育只是一種***孩子成長的手段。過度的知識教育就是“拔苗助長”,反而會延遲、扼殺孩子“由內到外”的覺醒。
三,教育是因材施教,還是無差別包容?
“因材施教”只是強勢灌輸?shù)幕献?,畢竟我們連自己有什么才能都不清楚,豈能妄議孩子有什么才能呢?唯有以包容的態(tài)度讓孩子在“自然世界、社會人文和無差別學科”中無差別學習,以寬容之態(tài)讓學孩子培養(yǎng)興趣、尋找方向和建構高度。
含金量最高的無非是統(tǒng)招學歷,這是自然升學拿到的文憑,自然是最高的。抄如果說后期進行學歷提升,那么只能選擇成人高考、自考、網(wǎng)絡百教育、電大形式進行升學。而這幾種自考的含金量是最高的,難度也是最難的,選擇這個形式進行提升的人不在少數(shù),但度真正能夠通過的不多,因為需要考15門左右的科目,并且需要全部都合格后才可以申請畢業(yè)。如果沒有非常強烈的學習決心,還是換其他的升學形式,雖然含金量不如自考,但也是國問家承認,學信網(wǎng)可以查到的,對你的工作求職還是會有一點幫助的。
我理解,教育的含金量,就是教育所培養(yǎng)人才的價值。提高教育的含金量,實質上就是提高人才的價值,說到底是把尊重知識、尊重人才的思想和政策真正落實好的問題。教育是培養(yǎng)人才的。一個人從人口到人力到人才,需要教育去完成,通過教育,提高勞動者的素質,使我國人力***大國變成人才強國。社會對人才越重視,腦力勞動和科技人才的待遇越高,則教育的含金量越高。教育的含金量不高,根源是知識和人才的含量量不高。而知識和人才的含金量不高,又同經(jīng)濟發(fā)展是不是主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密切相關。當然,提高教育的含金量,教育自身必須改革,盡快實現(xiàn)從應試教育到素質教育、能力教育的徹底轉變,使培養(yǎng)出來的“產品”,真正是優(yōu)質人才。有些國際國內名校畢業(yè)生為什么都搶著要?這些學校的含金量為什么這么高?就是它們培養(yǎng)出的杰出人才多。母以子貴,教育的含金量以其培養(yǎng)出的學生的素質和能力而決定。
根據(jù)國家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,2020年中國人口為14.12億,而2010年為13.4億,增長7200多萬人。其中有一個數(shù)字很驚人,就是中國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達到了2.18億人,占比達到15.4%,這個比例比大家印象中的可能要高上不少。
而2010年具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才只有1.55億,占總人口比例的11.6%,比例增長了3.8%。我們都知道雖然2020年具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在總人口的比例是15.4%,但是其實每代人中的比例比這個要高得多。
因為要上完大學就要22歲了,基本22歲以下的人都沒有大學學歷。所以要去掉這一部分人口再來計算, 我國0-14歲的人口就達到了2.53萬億,0-22歲估計得有4億,也就是說符合年齡的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占比已經(jīng)超過了20%,這個成就相當了不起。
按這個比例中國受高等教育人口比例已經(jīng)超過了歐洲四大強國之一的意大利,意大利25-64歲人口中,受過高等教育的只有17%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極致國防教育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極致國防教育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[免責聲明]本文來源于網(wǎng)絡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聯(lián)系郵箱:83115484@qq.com,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,保證您的權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