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,就是關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關于心理的問題,于是小編就整理了4個相關介紹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關于心理的解答,讓我們一起看看吧。
陶行知的導師?
約翰·杜威,John Dewey。
他是20世紀前期最偉大的教育家之一。他倡導學術自由,積極捍衛(wèi)教師的獨立性,開辦實驗性學校以踐行自己的教育理念。在美國,有六所學校都以他的名字命名。
他是實用主義哲學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。他的代表作《民主主義與教育》是一部堪與柏拉圖的《理想國》、盧梭的《愛彌兒》比肩的巨著。
他是功能心理學的奠基者之一。他關于“反射弧”概念的論文對功能心理學的發(fā)展做出了極大貢獻。
他是無神論者、社會主義者、人文主義者、民主的主要倡導者。他常常參與在為有色人種與婦女爭取平權的第一線。
他的哲學思想與教育理念影響了一代人。胡適、陶行知、蔣夢麟、蔡元培等近代中國新教育運動的推動者,都奉他為思想導師。
陶行知為什么給那個犯錯誤的小男孩4塊糖?
一說陶行知,在中國的教育界幾乎無人不曉。
我之所以從小時候就記住了陶行知,是因為“四塊糖”的故事。
陶行知當小學校長的時候,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磚頭砸同學,便將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長辦公室去。當陶行知回到辦公室時,男孩已經(jīng)等在那里了。陶行知掏出一顆糖給這位同學,說:“這是獎勵你的,因為你比我先到辦公室?!蹦泻⒁惑@,不敢抬頭。接著陶行知又掏出一顆糖,說:“這也是給你的,我不讓你打同學,你立即住手了,說明你尊重我?!蹦泻⑿艑⒁傻亟舆^第二顆糖。陶先生又說道:“據(jù)我了解,你打同學是因為他欺負女生,說明你很有正義感,我再獎勵你一顆糖?!边@時,男孩感動得哭了,說:“校長,我錯了,同學再不對,我也不能***取這種方式?!碧障壬谑怯痔统鲆活w糖:“你已認錯了,我再獎勵你一塊。我的糖發(fā)完了,我們的談話也結束了?!?/p>
陶行知不愧為著名教育家,他的“發(fā)糖教育法”,也成為中外教育史上的經(jīng)典范例。一個男孩在校園里拿磚頭砸人,無論其有什么理由,也屬嚴重的***行為。但陶行知卻“發(fā)糖”以獎勵,而且不是一塊,是四塊。而仔細讀過這個故事之后,我們就會發(fā)現(xiàn)其中的兩點奧秘。
第一,充分看到男孩的犯錯理由。男孩拿磚頭砸人,是因為被砸的那個男生欺負女生。這樣看,砸人完全是為了主持正義,只不過行為過當而已。理解對方,支持對方,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和分析問題,才能夠說服對方。
陶行知代表作及名言?
陶行知教育名言:
1、失敗是成功之母,奮斗是成功之父。
2、教學做是一件事,不是三件事。我們要在做上教,在做上學。不在做上用功夫,教固不成為教,學也不成為學。
3、手和腦在一塊兒干,是創(chuàng)造教育的開始;手腦雙全,是創(chuàng)造教育的目的。
4、以教人者教已,在勞力上勞心。
5、與其把學生當天津鴨兒添入一些零碎知識,不如給他們幾把鎖匙,使他們可以自動去開發(fā)文化的金庫和宇宙之寶藏。
6、行是知之始,知是行之成。
7、捧著一顆心來,不帶半根草去。
8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,唯獨從心里發(fā)出來,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。
9、要學生做的事,教職員躬親共做;要學生學的知識,教職員躬親共學;要學生守的規(guī)則,教職員躬親共守。
陳鶴琴活教育理念確立的背景?
陳鶴琴的思想來源和社會背景---陳潔芳 ? 陳鶴琴先生早年留學美國, 專心研究教育學和心理學, 師從杜威、 克伯屈、 孟祿、桑代克、 羅格等著名教授。
陶行知先生走在前面, 他跟在后邊。陶行知“教學做合一” 的思想。陶行知先生批判舊教育的一句名言: “教死書, 死教書, 教書死, 讀死書, 死讀書,讀書死” , 對陳教授的教育思想影響很大。 陳教授把這句話改成: “教活書, 活教書,教書活, 讀活書, 活讀書, 讀書活。 ”
1 920年1 2月26日, 長子一鳴出生, 長達808天的連續(xù)觀察和文字、 攝影記錄現(xiàn)代中國學者最早運用觀察實驗追蹤紀錄的方法,有目的有系統(tǒng)地對兒童身心發(fā)展規(guī)律進行個案研究的開端。
中國傳統(tǒng)教育的弊端中國傳統(tǒng)教育的弊端 ,陳鶴琴回國的時候, 正值“五四” 新文化教育運動時期新觀念得以廣泛傳播,新觀念得以廣泛傳播 引起了教育思想的革命。在西方教育思潮的影響下, 十分重視教育本身的實驗和研究。
實用主義主張要把教育的重心從成人轉向童從成人轉向兒童 ,新觀念與舊教育 ,教育陷入陳舊***、 抄襲外國、 停滯不前的局面, 幼兒教育顯得尤為突出
到此,以上就是小編對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關于心理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,希望介紹關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關于心理的4點解答對大家有用。
[免責聲明]本文來源于網(wǎng)絡,不代表本站立場,如轉載內容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聯(lián)系郵箱:83115484@qq.com,我們會予以刪除相關文章,保證您的權利。